大灣區攜手減排節能 倡環保產業綠色生態

發表時間:2019-11-20 14:01

2月正式公布的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重點之壹,是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、共同改善生態環境系統以及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。在大灣區規劃下,如何發展環保產業,減排節能,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,成為區內各城市的重要議題。

2019年4月12日


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舉辦的國際環保博覽,以「大灣區及上海市的最新環保商機」為主題的大灣區論壇上,邀請多位廣東及上海環保局官員及組織代表,分享各市的環保政策及進度,讓業界掌握現況,合力促進大灣局的可持續發展,共拓環保商機。


環保科研助轉型

肇慶市位處西江上遊,是大灣區內重要的生態綠洲,為保護生態環境,該市早已將環保產業列入主導產業中。肇慶市環境保護局局長程海濱表示,該市定下四大環保目標,包括三年內把環保產業的規模由目前的100億元人民幣(逾114億港元)提升至1,000億元人民幣(逾1,146億港元),同時致力加快傳統產業環保升級,做好汙染防治,確保西江水質維持優質水平,並在城鄉推行汙水及垃圾自動化處理,改善居住環境。


另壹邊廂,佛山市亦不遺余力推動環境保護。佛山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區社儉指出,當地政府循不同渠道推行環保措施,包括設立環境保護扶持獎勵資金,支援及獎勵有利環保發展的企業與項目,並與清華大學、中山大學等學府合作,借助嶄新的科研技術,協助當地企業實現環保升級。


1555035374034_S1_488701.jpg

在大灣區規劃下,如何發展環保產業,減排節能,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,成為區內各城市的重要議題。


整體防治齊獻力

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山,正面對固體及危險廢物持續增加的壓力。中山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曹英姿指出,2017年該市逾半危險廢物需外運處理。她坦言,中山處理危險廢物能力不足,偏重末端廢物處理,卻忽略廢物管理,故此建立完善的危險廢物收運網絡,從源頭減廢將是中山未來環保規劃方向。


焦點從珠三角移到長三角,中國經濟龍頭城市上海,亦面對空氣及水質汙染等環境問題。上海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柏國強指出,雖然上海空氣及水環境質量正穩步提升,但由於地少人多,故結構性汙染問題仍然嚴重。為此,上海就改善生態作戰略部署,加大治理力度,帶領其他長三角城市踏上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

1555035425327_S2_488701.jpg

上海空氣及水環境質量正穩步提升,但結構性汙染問題仍然嚴重,因此上海就改善生態作戰略部署,加大治理力度,帶領其他長三角城市踏上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

粵環保業具發展潛力

廣東省清潔生產協會會長黃建平指出,去年粵港澳大灣區GDP高逾10萬億元人民幣(逾11萬億港元),超越舊金山灣區經濟體,但區內的空氣、水質等生態環境狀況卻較其他灣區遜色。她續指,大灣區規劃推動廣東與港澳地區壹體化與綠色合作,而經廣東省發改委批準成立的「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聯盟」,將進壹步深化灣區各市的交流合作。

廣東省環保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區軍則指,廣東節能環保產業於2020年可望達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,其中90%以上是由大灣區九個城市實現。事實上,多項國家級和廣東省的環保政策先後出臺,加強整頓空氣、水質及土壤汙染,他提到,早前中央環保督察組執行的「回頭看」行動,深入查察包括廣東在內的多個省市,處罰違規企業,責令企業遵守相關法規。

1555035487134_S3_488701.jpg

早前國際環保博覽舉辦的大灣區論壇,以「大灣區及上海市的最新環保商機」為題,邀請多位廣東及上海環保局官員及組織代表,分享各市的環保政策及進度。




分享到: